金属晶粒有哪些,金属晶粒有哪些种类 2025-04-15 09:51:54 0 0 细化金属材料晶粒的方法有哪些? 1、在液态金属结晶时,提高冷却速度,增大过冷度,来促进自发形核。晶核数量愈多,则晶粒愈细。 2、在金属结晶时,有目的地在液态金属中加入某些杂质,做为外来晶核,进行非自发形核,以达到细化晶粒的目的,此方法称为变质处理。这种方法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铸铁中加入硅、钙等。 理想的铸锭组织是铸锭整个截面上具有均匀、细小的等轴晶,这是因为等轴晶各向异性小,加工时变形均匀、性能优异、塑性好,利于铸造及随后的塑性加工。要得到这种组织,通常需要对熔体进行细化处理。凡是能促进形核、抑制晶粒长大的处理,都能细化晶粒。 晶粒度(grain size)是表示晶粒大小的尺度。常用的表示方法有单位体积的晶粒数目(ZV),单位面积内的晶粒数目(ZS)或晶粒的平均线长度(或直径)。 表示晶粒大小的尺度叫晶粒度,常用单位体积(或单位面积)内的晶粒数目或晶粒的平均线长度(或直径)表示。工业生产上采用晶粒度等级来表示晶粒大小。标准晶粒度共分12级,1~4级为粗晶粒,5~8级为细晶粒,9~12级为超细晶粒度。 不同晶粒大小的力学性能区别? 晶粒度的影响,实质是晶界面积大小的影响。晶粒越细小则晶界面积越大,对性能的影响也越大。对于金属的常温力学性能来说,一般是晶粒越细小,则强度和硬度越高,同时塑性和韧性也越好。 这是因为,晶粒越细,塑性变形也越可分散在更多的晶粒内进行,使塑性变形越均匀,内应力集中越小;而且晶粒越细,晶界面越多,晶界越曲折;晶粒与晶粒中间犬牙交错的机会就越多,越不利于裂纹的传播和发展,彼此就越紧固,强度和韧性就越好。 晶粒度是衡量多晶体中晶粒的平均大小的尺度。通常有四种方法确定: (1)通过显微镜观察测定晶粒的平均尺寸; (2)在显微镜观察下同规定的标准等级图相比较; (3)在显微镜下数出一定面积内的晶粒数,以计算平均尺寸; (4)观察金属端口,同具有标准晶粒度的试样相比较。 金属型铸造与砂型铸造,两铸件的晶粒哪个大? 铸件的晶粒度与金属液凝固冷却的速度及施加于金属液的压力有关,金属型铸造与砂型铸造都属于重力铸造,所以可以不考虑施加于金属液的压力的差异,那么金属型的散热效果远比砂型要好,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通过增加气冷或水冷来加快铸件的凝固冷却,所以金属型铸造出的铸件的晶粒要比砂型铸造出的铸件的晶粒要细,经热处理后的性能也要更好些。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中常用的晶粒度? 晶粒度可以根据金相组织标准图谱-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图谱 GB-6394-2002来判断,谢谢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