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古董金属首饰图片(西洋古董金属首饰图片大全) 2024-12-26 20:35:05 0 0 西洋笛介绍? 2022-05-29 西洋笛是金属做的,有长笛、短笛、竖笛之分! 大家经常见到的长笛,是C调的。也是长笛家族的族长,所有学长笛的人最开始接触的也是它。 虽然短笛和长笛是两个乐器,但实际上短笛也属于“长笛家族”哦! 在意大利文中,短笛是“小长笛”的意思,短笛学习的前提,就是需要把长笛学好才能学习,因为它很容易就走音了。 经常看到一些国外的乐团,有一种短短的笛子,银白色的,金属的。那是什么笛?价格大概是? 西洋乐器短笛。 为什么朱高炽反对郑和下西洋?而且还谋害他? 朱高炽谋害郑和这话从何而来呀? 首先朱元璋称帝之后,发布了禁海令,片板不能出海。直到朱棣靖难之役成功登基之后才命三宝太监郑和驾驶宝船,对外传达明朝新帝登基宣威八方,令各大小城邦称臣纳贡以正朱棣皇位的正统与上邦天朝的皇恩浩荡,让其他撮尔小国对大明打消其不臣之心。 另外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朱棣得位不正,登基之初杀死文人无数但是仍然堵不住悠悠之口,而在这个时候郑和下西洋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其中有几点原因,首先是朱棣得位不正,是通过武力夺权,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已经向周边朝贡国派遣使臣,宣告大明替代元朝,要求交换前朝颁布的官印授诰,并与元朝解除臣属关系,成为大明的藩国,但是朱棣他自知得位不正,为了让天下臣民服气,他必须做出超越朱元璋的文治武功,在南北两面建立起以大明为核心的天下,还有一点就是因为篡位所以诸多文人对他打心眼里看不起,他作为大明新的皇帝,非常希望得到众人的承认,在这种情况之下文人们不拥护不承认的前提下,朱棣就把目光放在了众多藩国身上了,如果能够让万国来朝承认他这个皇帝,那么既然这些藩国都承认我是明朝的皇帝,这些文人就更该承认我这个皇帝了,于是在这种想法的前提下,朱棣做出了一个影响了中国古代航海史的决定,让姚广孝的徒弟,自己的心腹,谨慎的正四品内观监,中华上下数千年航海历史上唯一的一个能称为航海家的航海家,至今为止在太监的历史里,在史书中形象最正面最著名的三宝太监郑和。 朱棣任命郑和为大明水师总兵官,简单一点就是整个舰队的总司令。而郑和其人根据史书记载,三宝太监郑和并不姓郑而是姓马,叫马和,色目人,出生地云南,郑和的幼年实际上并不好过,他生于洪武三年,出生在云南昆明的一个穆斯林家庭,他本人也是虔诚的穆斯林。在他11岁的时候,洪武十三年,大将傅友德与沐英统兵30万攻打云南,次年攻克昆明,让这个神秘的地区,在600年后再一次回到了汉阳王朝手中,由于战乱,郑和不幸做了明军的俘虏。并且在他15岁时阉割成为太监随着傅友德离开昆明北上,傅友德要接替刚刚去世的徐达担任驻北平的统帅。此次傅友德一共带了十几个在云南净身的小太监供朱棣挑选,朱棣只留下了当时还叫马和的小太监一个人,并且让他师从黑衣宰相姚广孝学习阴阳术数,天文地理,诸子百家,经史子集,操舵行船,而这些看似平淡的技能传给郑和之后才为他以后能七下西洋提供了技术与学识上的可能。 其在朱棣未起兵靖难之前就已经是朱棣的心腹,在永乐二年正月初一,朱棣赐姓马和为郑和,并且升级其为正四品的“内观监太监”。这次郑和又被任命为舰队总兵官,转眼一年过去了到了永乐三年,在经过了充分的准备,一共制造大型宝船数十加之大明水师各类型的马船,淡水船,战船并且将各船所需的各级水兵配置完毕,由于训练有素加之船新兵壮一时之间士气大涨,于是将舰队出征的日期定为永乐三年6月15日,地点则在苏州城外刘家河码头,只见当日江面上浩浩荡荡一共200多艘各类海船,另外配上水手与水军一共28,000余人,郑和正式开始了大明王朝郑和舰队第1次的西洋宣威之旅。 郑和的宝船长44丈约138米,宽18丈约56米,仅此一艘船就可乘坐数百人。因为是郑和的旗舰,而郑和又叫三宝,所以这艘船又被命名为宝船。据现在考古专家与学者估计,这艘船的排水量至少高达8000吨,而九十年后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船队,其最大的排水量的船才可怜的200吨。由此可见当时明朝水师的船队足足领先其他国家几百年,郑和船队一路向南,沿着大陆海岸线前行,出了大明国境之后,来到了爪哇,满刺加,苏门答腊,锡兰山与柯枝等地,舰队最后到了古里也就是印度的卡里卡特。在出访的各个国家中基本上每到一处郑和都代表大明皇帝与当地最高官员或者国王交流,代表大明王朝对他们进行封赏,并让手下的人与各地客商进行商品交易,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等非常受当地民众的喜爱,对方则以香料象牙,珍惜动物等物品作为交换,在从印度回程的时候船队到达了印尼的三佛齐。 郑和舰队遇见了大海盗陈祖义,这名海盗在沿海打劫各国商船,闹得鸡犬不宁,沿海各国对他根本没有任何办法,被他抢得的财物不计其数,并且跟随他的海盗人员越来越多中达,5000人之多,成为各国的心腹大患,这是他看见郑和舰队停泊在码头,自己亲自带领5000海盗,在半夜对郑和舰队发起攻击,准备抢夺舰队里的财物,得手之后再依靠夜色逃之夭夭,谁知其计谋,早被郑和算到,不但五千海盗消灭殆尽,还将陈祖义活捉在手关于船舱,彻底的为沿岸国家出了一口狠狠的恶气,抓了这些国家抓了许多年而未抓到的大海盗头子,让沿途这些小国佩服不已,第1次真正的感受到大明水师的实力。陈祖义后来被押送回京师,朱棣叫来各国使节围观被郑和抓住的海盗头子陈祖义。并且当着各国使节的面将陈祖义斩首示众,令得深受海盗困扰的沿岸各国,对大明水师刮目相看。郑和一共下了7次西洋。耗费的金银巨万,永乐皇帝朱棣死了之时郑和正在第6次下西洋。等他回到国内已经是洪熙元年2月。然后所有的保存,都已经被封停在太仓刘家港。并且他也被任命为南京守备。 朱高炽并没有想杀郑和,只是觉得舰队花费太高,属于宣威的面子工程,所以才会有舰队封存,但是朱高炽只坐在帝位上十个月就撒手人寰,然后朱瞻基继位称帝,进而启用郑和进行了他一生中最后的一次西洋之行,而这次郑和第7次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就是给大明的数十个属国宣达新帝登基的消息。通俗一点就是互换官印。然后告诉各地藩王以前是怎么回事的以后还是怎么回事,大明虽然换了皇帝,但都是朱家的人,所以该进贡的该送美女的,自己懂的。就这样,正好完成了他弟7次西洋之旅,然后在归程的时候死在古里。前面说过,古里就是现在印度的卡里卡特,于是乎随着当代最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海战家郑和的死去直接让明朝再无远航的行动计划,同样的,明朝朱棣依托郑和舰队而辛苦组成的以天朝为中心以印度,爪哇,越南,日本,韩国,孟加拉,锡兰为辅的亚洲国际次序也随着时间慢慢消失殆尽。一句话,可惜了! 此外还有野史记载之所以下西洋,是因为想找建文帝。这个不得不说,脑洞稍微大了一点。如果说在正好的船队里有那么几十个有特殊任务的人,去寻找某一个人,这个是有可能的,但是如果说他整个船队为了寻找一个建文帝,派出200多艘军舰,28,000余人花费巨万,前后朱棣在位期间六下西洋,朱棣孙子登基又第七次西下,这个可能过了一点。此外关于为什么朱棣要派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主要原因,我在上面也已经说了。在此我就不多赘述。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