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的同位素:碳同位素

碳同位素 (carbon isotopes)

质子数或原子序数为6的碳原子或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上占据同一位置,但其质量数互不相同。质量数为8-19的碳同位素(8C~19C)均已发现,其中12C,13C是天然稳定同位素,14C是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其余都是人工合成的放射同位素。最常见的同位素是12C,其丰度最大,达到98.9%,是炭素材料的主要成分。12C的原子量规定为12,是目前原子量的标准。各种碳同位素的性质见表1。

 

注:β+、β-分别表示正负电子发射;ε表示轨道电子俘获; [ ]表示未确定.8C、18C及19C数据甚少,未列入。

碳同位素,与其他元素一样,只要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如14C)即可作为示踪元素,在化学、医学和地质学等领域中加以应用。碳同位紊的应用中最具有特色的是C-13核磁共振术和C-14测年术。

C-13核磁共振术 C-13核的自旋量子数为1/2。在外加磁场H0中,核自旋能级分裂为量子数为1/2和-1/2两个能级,并以固有频率W0进动。当垂直于H0方向上加一旋转频率为W1的交变磁场H1时,如果W1=W0就发生共振。C-13核吸收能量,向高能态跃迁,接着放出能量并回到低能态,通过测量共振频率W0和放出的能量值,即可得到有关C-13周围结构及环境的信息。

由于C-13的谱线强度低,灵敏度低,早期C-13核磁共振术的应用仅局限于小分子量化合物纯液体或C13同位素密集样品。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术(FT-NMR)的应用才使C-13NMR发展成为一种用途广泛的常规测试手段,可以定量。在沥青组成,特别是在沥青炭化过程的研究中,目前这一技术已成为重要手段之一。其特点是测试时间短,谱线重叠少,化学位移间隔大,并可获得一些不含H基团的结构信息。

C-14测年术C14测年术1950年由利比(Lib—by,W.F.)创始。

宇宙射线与大气作用产生的宇宙射线中子同大气中的氮核反应生成C14。C14再被氧化生成14CO2分子,参与CO2大气循环,凡同大气中CO2进行直接或间接交换的含碳物质都含有C-14。自然界中C14的生成与减少(衰变)是平衡的。各地处于大气交换中的各种含碳物质的C-14水平近似一致。可用目前自然界C-14水平(含量)代替古物标本所处年代的C-14水平。含碳物质一旦停止交换(如与大气隔绝的地下文物),其C-14水平就因衰变而减少。测得古物标本现有C-14水平(放射性),即可按下式算出标本年代。

A=τln(N0/Na)

式中A为标本年代;τ为C-14平均寿命,t1/2/ln2(8267年);Na为标本现有放射性强度;N0为标本原有放射性,用目前自然界中C14放射性强度代替;t1/2为C-14半衰期,为5730年。

测年范围一般为5万年以内。女n:1t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年代,从前只大致估计距今10万年左右,G14测定改进为距今两万年;西安半坡遗址经C-14测定,断定为6000余年前的遗物。龙山文化,经C-14测定,其绝对年代确定为公元前2000-2600年。

在炭素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关于石墨晶体空位缺陷对其性能的影响,准确的实验测定是炭素材料科学中的一个难点。凯利(B.T.Ke11y)曾建议:制造富含C-14的石墨样品,将样品储存一定的时间(1~10年),利用这种碳同位紊的衰变特性,可在样品中准确地产生一定量的空位,再进行追踪测定和研究。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