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

什么是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部门联系平衡表),是指以产品部门分类为基础的棋盘式平衡表,用于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入和产出、投入的来源和产出的去向,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提供、相互消耗产品的错综复杂的技术经济关系。

投入产出表的分类

按计量单位分:价值型和实物型;

按表式结构分:对称型(纯部门)和U-V型;

按资料范围分:全国表、地区表和企业表;

按时间期限分,静态表和动态表;

按考察领域分:产品表,固定资产表、能源表、人口表、教育表、环境污染表,等等。

投入产出表的四大象限

暂不考虑作为合计数的“总投入”行与“总产出”列以及生产部门的“小计”栏,可将投入产出表划分为四大象限,分别表达特定的经济内容。

(1)第Ⅰ象限(中间产品或中间消耗):核心。反映各部门之间相互提供、相互消耗产品的技术经济联系。

第Ⅰ象限的特点:

横行标题和纵栏标题是名称、排序相同的产品部门,具有严整的棋盘式结构;

横行~提供中间产品的部门(产出部门);纵栏~消耗中间产品的部门(投入部门);表中每项数据都具有“产出”与“消耗”的双重涵义。

该象限的所有n2个数据组成“中间流量(中间产品、中间消耗)矩阵”:

 

(2)第Ⅱ象限(最终产品或最终使用):反映各部门提供最终产品的数量和构成情况(可以细分为消费、投资和净出口)。

其数据组成“最终产品列向量”:

(3)第Ⅲ象限(最初投入或增加值):反映各部门的最初投入数量及其构成(可以细分)。其数据组成“最初投入(增加值)行向量”:

 

(4)第Ⅳ象限:空白(可在国民核算矩阵中适当开发)。

投入产出表的两个方向

横表:Ⅰ+Ⅱ,反映各部门的产出及其使用去向,即“产品分配”过程;

竖表:Ⅰ+Ⅲ,反映各部门的投入及其提供来源,即“价值形成”过程。

“横表”和“竖表”各自存在一定的平衡关系,彼此之间又在总量上相互制约,构成投入产出表建模分析的基础框架。

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有如下三种:

(一)各行(横表)的平衡──产品平衡方程:

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出  

 

(二)各列(竖表)的平衡──价值平衡方程:

中间投入+最初投入=总投入

(三)各行列(横表和竖表)的对应平衡:

各部门总产出=该部门总投入

 

 

这表明:“产品平衡方程”与“价值平衡方程”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制约。

从投入产出表所有行列的角度看,有:

所有部门的总产出=所有部门的总投入, 即:

 

所有部门的中间产品=所有部门的中间消耗,即:

从而有:

即:所有部门提供的最终产品=所有部门创造的增加值。

但应注意

每个部门所提供的中间产品价值与其消耗的中间产品价值通常不等,即:

每个部门所提供的最终产品价值与其创造的增加值通常也不等,即: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