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金属百科,以泪洗面的金属乐队

一、摇滚和金属有什么区别呢

金属是摇滚的分支,简单来说就是最重最极端的摇滚。金属乐是表现吉他为主的艺术,在人声和鼓点上也和其他音乐泾渭分明!是一个很有魅力的音乐流派!有高昂的力量金属,也有低沉的黑金属。有妖娆的哥特金属,也有野性的激流金属。有古典韵味十足的交响金属,也有超越音乐框架的前卫金属!!金属他妈就是条不归路!!来吧,为了金属乐给我好评!!纯手打!!

二、以泪洗面的金属乐队

乐队详情参见Lacrimosa百度百科。

安魂弥撒乐团(Lacrimosa,译为以泪洗面)。是发迹自芬兰、现以瑞士为主要地的二重奏哥特金属、摇滚、黑暗浪潮乐团,由原籍德国、现入籍瑞士的主要制作人提洛·沃夫,与其妻子、芬兰籍的安妮·娜弥组成。

1993年后,安魂弥撒乐团渐渐融合了交响金属和哥特金属两种元素,后来又加入了哥特摇滚与重金属元素,并融入了小提琴、喇叭等古典乐器。乐团的歌词几乎是以德语撰写,但从1995年的专辑《魔狱神曲》后的每张专辑都收录了一至二首英语歌词的曲子,歌词一般是由安妮·娜弥撰写的。芬兰语也曾出现在几首歌曲开头的口白。他们的歌词主要在阐述空虚、黑暗、绝望与爱等想法。 TiloWolf:主音,钢琴;1972年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

AnneNurmi:主音,键盘

1972年出生於德国法兰克福的Tilo Wolff,约在1990年时组成了Lacrimosa,并於91年发表了乐团的首张专辑<Angst>,主唱兼键盘手的Tilo Wolff是Lacrimosa的灵魂人物,Lacrimosa的音乐可说完全是由Tilo一人所主导,因为Lacrimosa所有的专辑作品,几乎由Tilo包办了全部的词曲、乐器的编曲创作,甚至在Lacrimosa开始加入管弦乐、唱诗班之后,所有的管弦乐器、唱诗班编曲仍是全部出自Tilo一人之手。Lacrimosa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女主唱兼键盘手Anne Nurmi于94年时加入乐团,从此成为Tilo的最佳搭挡,而Anne加入乐团后,在Tilo的协助之下,也开始参与少部份的创作。

称Tilo Wolff是位难得一见的音乐奇才绝不为过,其所创造的Lacrimosa式音乐完全自成一格,无人能够模仿,有如谜一般神秘的Tilo,更像是位超然於世的艺术家,引领无数乐迷的追随与膜拜,深深触动人心的音符,让听者能跳离世俗庸扰,使其孤独的灵魂在Lacrimosa低调沈郁的灰暗世界里得到救赎。专辑

《Angst》- 1991

《Einsamkeit》- 1992

《Satura》- 1993

《Inferno》- 1995

《Stille》- 1997

《Elodia》- 1999

《Fassade》- 2001

《Echos》- 2003

《Lichtgestalt》- 2005

《Sehnsucht》- 2009

《Schattenspiel》- 2010

现场专辑

《Live》- 1998

《Lichtjahre》- 2007

合辑

《Vintage Classix》- 2002

Demo

《Clamor》- 1990

单曲

《Alles Lüge》- 1993

《Schakal》- 1994

《Stolzes Herz》- 1996

《Alleine zu zweit》- 1999

《Der Morgen danach》- 2001

《Durch Nacht und Flut》- 2002

《Lichtgestalten》- 2005

《Feuer》- 2009

《I Lost My Star》- 2009 Lacrimosa的迷人之处,除了音乐之外,在专辑内容和视觉呈现上也不同凡响,历年专辑的封面全是请专属画家以炭笔素描方式所画,不仅细腻而具艺术感,也点出了各张专辑的故事剧情,从专辑之初,以一个马戏团小丑为专辑故事主角,到后来Anne加入乐团,进而发展成为小丑和一位半人半神女子之间的畸恋故事,以小丑与女神的故事贯穿历年各张专辑的做法实在相当引人入盛。

而为了能贴切地捕捉出Tilo的思绪,至今在歌词上仍然坚持以德文写作(有附英文对照),虽然多少造成了非德语系国家的隔阂,然而音乐才是国际的共通语言,专辑<Elodia>甚至创下了超过百万张的销售成绩,足证Lacrimosa的魅力不凡!

Lacrimosa早期的几张作品,包括<Angst>(91)、<Einsamkit>(92)和<Satura>(93),风格较偏歌特摇滚,音乐极度诲暗低调,除了述说小丑内心的孤独、无助和自怨自哀,也犹如Tilo内心情感世界的呈现,非常的原始直接,对於喜好Lacrimosa后期金属风格的乐迷来说其实会觉得很闷,所以除非是有心想收集全套的Lacrimosa,否则并不特别建议上手。

在Anne加入乐团之后,也正是Lacrimosa风格蜕变的开始,95年的第四张专辑<Inferno>,Tilo开始在音乐中注入古典交响乐成份,成功地将歌特摇滚/金属乐带向崭新方向,自此Lacrimosa的音乐格局与复杂度逐趋庞大,戏剧性张力也更强,而Lacrimosa的交响歌特金属诗式风格,在97年的专辑<Stille>时完全成熟,细腻动人的管弦乐组、钢琴、圣洁的唱诗班弥撒,完美地与金属器乐融合一体,穿插的欧洲民间小调和手风琴演奏,透出著一股悲凉气息,Tilo与Anne两人时而柔缓、时而有如歇斯底理般嘶吼狂叫的演唱方式,对於没有去了解专辑故事情节的听者而言,可能会觉得有些刺耳,然而如果细心去看歌词内容,就能感受到两人可说将那种爱恨纠结的心情起伏极传神地表现出来!

98年出版的双CD live专辑<Live>,收录自Lacrimosa於97年的欧洲巡回演出,可说是过去作品十分完整的现场演出记实,Tilo与Anne两人彷佛就是小丑与女神的化身般,将一幕幕的悲剧活生生地在眼前上演,不过不同於录音室专辑编制,在现场表现上,Lacrimosa舍弃了交响乐的部份而改以键盘和较单纯的方式演绎,因此现场版本听起来都是较为狂放直接的,不过说实在的,少了交响乐后听起来是蛮空洞的。

99年Lacrimosa发表了成团史上最剧力万钧之作<Elodia>,所有Lacrimosa的音乐元素可说都被发挥到极致!专辑更请来了伦敦交响乐团参与录音,凄美磅礴的古典交响乐音、钢琴、唱诗班大合唱,铺陈著小丑与女神宿命悲剧的最终结局。全专辑以三幕铺陈,首曲气势磅礴的交响乐与钢琴旋律,直接宣告了宿命悲剧的最终时刻终於到来!渐行渐远的两人无可避免地面临分手命运,而爱到发狂的小丑最后终於亲手结束女神的生命,抱著逐渐冰冷的躯体,步向无止尽的剧院长廊!灿烂悲怆的气氛与旋律,令人聆听完专辑后心情激动得久久难以平息!

历经<Elodia>之后,Lacrimosa新作品的走向就成为乐迷曙目的焦点,2001年的第八张专辑<Fassade>,音乐风格不再如<Elodia>那般具有华丽饱满的管弦乐编曲,反而是有些回归到早期较为原始直接式的情感呈现,编制较小的管弦乐组仍刻划著Lacrimosa令人心碎的哀愁音符。Tilo对於各式器乐、唱诗班编排的掌握可说已十分随心所欲,时而气势强劲激昂、时而平静舒柔、时又悲怅莫名,真切地捕捉出Tilo与Anne各样的情绪起伏。虽然专辑未再有超越<Elodia>的惊人演出,不过标准的Lacrimosa乐音,仍是教乐迷无从抗拒。

Anne与Tilo两人感觉起来似乎是一对情侣,当然真相如何不得而知,而Tilo确实是非常神秘而低调,从网路上所能看到的Lacrimosa专访文章,全都是由Anne接受访问。在Anne的访谈当中总是一再强调爱与希望的重要性,也因此,即便是在Lacrimosa如此哀愁的音乐当中,仍是透著一丝的光亮与爱的温暖。苦涩、辛酸交迭著一种富丽堂皇的浪漫感,Lacrimosa的音乐世界,将永远是茫然混世中最佳的栖身之所。“以泪洗面”到2010年,已经成立20周年了。就在今年5月初,他们发行了20周年纪念双CD大碟《影子戏》(Schattenspiel)。专辑按时间顺序收录了从乐队草创的1990年发表的第一首单曲,以及不少后来的成名之作,并穿插了一些过去从未发表过的作品。

CD1中集合了1990-1996年间的9首歌曲,当时,“以泪洗面”还是支据守在德国本土的乐队。不管是《恐惧中的灵魂》(Seele in Not)中那句“我站在河岸边,看到候鸟在河面上滑过的影子,然后听到遥远处,婴儿在哭喊”,或是《胡狼》(Schakal》起首的那句“庙宇正在崩塌”,都相当有画面感。那时候它是不成熟的,有点青春期综合征,但却相当真诚。乐队主脑提罗·沃尔夫(Tilo Wolff)当时还未进入二字头的年纪,天天在工厂打工,以此赚钱维持乐队的活动。

提罗与女主音安妮·努尔蜜(AnneNurmi)的相识促成了这支乐队的成熟。两人在巡演中一拍即合,后者离开了自己的乐队,加入“以泪洗面”,将它带上了更宽广更多元化的舞台。

从1996年发行的大碟《炼狱》(Inferno)开始,一直到他们最负盛名的大碟《女神爱罗地亚》(ELodia),是这支乐队的巅峰时期。这一时期的作品围绕着充实的主题,头尾呼应,结构完整,获得德国《Zillo》杂志的大奖也毫不奇怪。不过5月这张纪念大碟中,却未收录这时期的任何一首歌曲,个中缘由让人不由得产生诸多联想。

在此之后,“以泪洗面”就开始彻底国际化了。他们的歌曲走上了古典乐与金属相结合的最流行路线,无论是在俄罗斯还是拉美国家,都受到极大的欢迎。《影子戏》的CD2收录了从2002年至今的9首歌曲,但听来感觉风格差别不大。或许这就是所谓国际化的代价,要让尽可能多的人听得懂的东西,不可能太过深奥复杂。也能感觉到他们在达到了高峰后,想要更进一步时面临的困难与挣扎,不想再重复过去,但如果偏离太远,又会与老歌迷渐行渐远。

三、交响乐团都有什么乐器

1、小提琴

小提琴是一种弦乐器。总共有四根弦。靠弦和弓摩擦发出声音。小提琴琴身(共鸣箱)长约35.5厘米,由具有弧度的面板、背板和侧板粘合而成。面板常用云杉制作,质地较软;背板和侧板用枫木,红木,质地较硬。琴头、琴颈用整条枫木,指板用乌木。

小提琴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是现代管弦乐队弦乐组中最主要的乐器。它在器乐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现代交响乐队的支柱,也是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与钢琴、古典吉他并称为世界三大乐器。

2、长笛

长笛是现代管弦乐和室乐中主要的高音旋律乐器,外型是一根开有数个音孔的圆柱型长管。早期的长笛是乌木或者椰木制,现代多使用金属的材质,比如比较低级的黄铜、白铜,普通的镍银合金到专业型的银合金,9K、14K、18K、20K、24K金和铂金长笛等。音质动感而好听,声音婉转而悠扬。长笛很考验吹奏者的气息控制,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才能吹出近乎完美的音律。

3、双簧管

木管类乐器。双簧管最初形成于17世纪中叶,18世纪时得到广泛使用。双簧管在乐队中常担任主旋律,是出色的独奏乐器,此外它还是交响乐队里的调音基准乐器。双簧管音色带有鼻音似的芦片声,善于演奏徐缓如歌的曲调,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中的忧郁而优美的白天鹅主题就是由双簧管吹奏的。双簧管是较难演奏的乐器之一。

4、钢琴

钢琴(意大利语:pianoforte)是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键盘乐器,有“乐器之王”的美称。由88个琴键(52个白键,36个黑键)和金属弦音板组成。意大利人巴托罗密欧·克里斯多佛利在1709年发明了钢琴。

钢琴音域范围从A0(27.5Hz)至 C8(4186Hz),几乎囊括了乐音体系中的全部乐音,是除了管风琴以外音域最广的乐器。钢琴普遍用于独奏、重奏、伴奏等演出。

5、竖琴

竖琴(英:Harp,意:Arpa,德:Harfe),是一种大型拨弦乐器。竖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拨弦乐器之一,由于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美丽的音质,竖琴成为交响乐队以及歌舞剧中特殊的色彩性乐器,主要担任的是和声伴奏和滑奏式的装饰句,每每奏出画龙点睛之笔,令听众难以忘怀。

早期的竖琴只具有按自然音阶排列的弦,所奏调性有限。现代竖琴是由法国钢琴制造家S·埃拉尔于1810年设计出来的,有四十七条不同长度的弦,七个踏板可改变弦音的高低,能奏出所有的调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交响乐团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