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组织:魏氏组织 2025-05-13 20:02:43 0 0 魏氏组织 (Widmannstatten structure) 固溶体发生分解时第二相沿母相的一定晶面析出的常呈三角形、正方形或十字形分布的晶型。因是德国人魏德曼施泰登(A.J.Widmannstatten)首先在陨铁中发现的,故命名为组织,亦称魏氏体。此类组织在钢和有色金属材料中都有发现。它是一种先共析转变组织。钢的魏氏组织分亚共析钢中的魏氏组织和过共析钢中的魏氏组织两种;前者称铁素体魏氏组织,后者称渗碳体魏氏组织。一般认为,钢中魏氏组织的存在会降低力学性能,显著降低钢的塑性和冲击韧性。为了防止在热轧条件下的钢材形成魏氏组织,可以采用控制轧制工艺和控制冷却等措施。当形成魏氏组织后,一般采用完全退火或正火加以消除。 铁素体魏氏组织 在亚共析钢中,当奥氏体以快冷速度通过Ar3 ~Ar1温度区时,铁素体不仅沿奥氏体晶界析出、生长,而且还形成许多铁素体片插向奥氏体晶粒内部,铁素体片之间的奥氏体最后转变为珠光体。这些分布在原奥氏体晶粒内部呈片状(显微镜下呈针状)先共析铁素体被称为铁素体魏氏组织。它属于低碳亚共析钢中无碳化物贝氏体型转变产物,具有贝氏体铁素体的一些特点,其金相形貌有与贝氏体铁素体相似之处,形成针状铁素体。 亚共析钢魏氏组织的形成有以下特点: (1)符合形核与核长大的相变规律; (2)铁素体魏氏组织与原始相奥氏体之间有一定取向关系,即(110)γ∥(110)α,(110)γ∥[111]α; (3)铁素体新相沿奥氏体母相的一定惯习面{111}γ 析出; (4)魏氏组织的铁素体长大是以切变方式进行的; (5)在高温下形成,转变时碳和合金元素均有扩散能力,扩散充分,形成不含碳的片状或针状铁素体。 渗碳体魏氏组织在过共析钢中当碳含量、奥氏体晶粒度和冷却条件合适时会产生含有先共析渗碳体的魏氏组织。渗碳体以针状或扁片状、条状出现在奥氏体晶粒内部。渗碳体与原始奥氏体之间的取向关系是(311)γ∥(001)Fe3C,[112]γ∥(100)Fe3C,渗碳体在奥氏体中的惯习面是{227}γ。魏氏组织中渗碳体的形成机制是,沿着应变能小的结晶方向生成针状、扁片或条状晶体,在生长时狭长的两面保持共格,只能通过共格台阶的侧向移动才能使板条加宽加厚。 收藏(0)